导航:首页 > > 民营企业拆迁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拆迁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2-01-16 21:01:21

1、企业转型升级都会遇到哪些困惑?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作为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民营企业,破产倒闭的日渐增多,因而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但因中小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融资难度较大,其转型升级非常困难。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三大困境。
一是找不到适合的转型升级路径。尽管中小民营企业对转型升级非常渴望,却因找不到适合的转型升级路径而苦恼迷惘。需知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是涉及到企业战略层面的重大决策,一旦路径选择失误,将使企业投入的人、财、物资源产生巨大的损失。这对于本就实力较弱、资源有限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而因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案例,无论是在我们身边还是媒体报道中,都不胜枚举。因此,目前8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都在等待观望,不敢轻易决策和实施。用他们的话来说:转型升级是找死,不转型升级是等死。
二是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无论是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营销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作为社会稀缺资源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对福利待遇、企业环境、工作的软硬件设施等要求较高,一般中小民营企业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使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高端创新型人才,从而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加大了中小民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难度。
三是融资难度较大。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来说,无论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形成规模效应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撑。尽管各级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予以大力支持,且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综合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信用评级机制不完善、缺乏足够抵押物等,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难度都很大。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对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产生了较大制约。
为此,特建议:
1.成立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家库。为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各省市中小企业局有必要成立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家库。该专家库应由各行各业具有丰富实战经验、深厚理论功底、创新战略思维的企业家、学者、专家等构成。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为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深度指导;二是根据中小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如主营业务性质、市场容量、发展前景、规模大小、自身资源、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等,通过科学评估之后,为中小民营企业设计最适合的投入最小化的转型升级路径;三是为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端创新型人才储备。
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合作机制。为了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缺乏高端创新人才的现实问题,各省市中小企业局可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合作机制。首先,充分利用专家库储备的高端创新型人才资源,为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解决相关的设计、创新、转型、升级等具体问题。其次,制定《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合作办法》,对促进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合作原则、合作目的、合作意义、合作方式、各自的责权利、利益分配、支付形式、权益保障、风险分担等进行详细规定。再次,对开展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合作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合作机制予以改进完善。
3.加大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融资力度。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形成规模效应等,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因而应加大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融资力度。一是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对于有资格、够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应予以重点指导和辅导,使其尽可能的从场外市场、债券市场、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获得直接融资。二是强化间接融资力度。如通过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制,加强中小民营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应急转贷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等,以消除银行的后顾之忧,切实为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融资支持。

2、民营企业三化改造是什么意思

政府抓的三化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海尔提出的三化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民企转型升级需要提高的是: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

3、建筑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面临着两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一是压力。面对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上升、推行绿色建筑所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加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建筑企业感到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二是动力。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带来生产方式改变、业态创新。技术变革等多方面的机遇和空间。建筑业企业应积极适应变化,从旧思路、旧方法、旧手段转向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在新环境中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以寻求新生机,谋求新发展。
一、 念好管理经,提高竞争能力。
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动力源,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很多民营建筑企业,资质升上去了,管理水平并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企业还是粗放型管理、家族式管理、一言堂管理,有的甚至是拍脑袋式管理。这些企业靠市场机会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它是不可持续的,他们离科学的管理体系还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挖掘好这方面的潜力,或者说补齐这个短板,就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关键是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别人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的竞争莫过于科学的管理,成功更有赖于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也有赖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决定成败,企业可持续发展呼唤科学管理。在新的形势下,建筑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好企业管理选篇大文章,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 拥抱新技术,加快转型发展。
新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很多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并逐步推广,热情拥抱新技术,并不断创新,必将收获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有很多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建筑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民营建筑业企业,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
建筑新技术有很多,这里仅用装配式建筑为例。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装配式建筑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6年11月1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物会,陈政高部长在会上对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了总结部署,要求各地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国务院发了文,高层发了声,建筑业企业在思考转型升级的时候,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唯一正确选择。如果对上级的号召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对新技术不感冒,只能错失发展良机。
三、 船大抗风浪,着力做大做强。
建筑业企业目前主要是两种所有制形式,一是国有企业,二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除中建三局这样的大型国企外,其它的国企一般都有中等以上规模。民营企业就不一样了,可谓是参差不齐,规模悬殊,相差很大。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民营企业。在一定的阶段,小型建筑企业也能发展。如在特定时期内,市场不太规范,制度有待完善,小型建筑企业靠不太正规的竞争手段等,也能生存发展。但是随着市场日益规范,增长动力转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尤其是新技术逐步推广,信息化普遍应用的新形势下,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这些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紧迫感油然而生。
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激烈的,如果说以前的竞争既靠实力,又靠关系的话,那么现在的竞争主要就是凭实力。大企业实力雄厚,更胜一筹。中建三局凭借雄厚的实力,发挥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房建总包四位一体优势,建造、投资、运营三商合一,布局华夏,扬帆海外,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每天近千个工程忙碌不停。仅就武汉市来说,绿地606、雄楚大道高架、东湖隧道等等这些大型工程,只有中建三局这样的企业才能承担,小企业望尘莫及,大型企业在承建工程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再以新洲区为例,新洲区是“中国建筑之乡”,拥有建筑企业400余家,其中,特级企业2家,一级以上企业64家,居全省之首。全区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1150亿,而新八、新七、新十等6家企业就占了一半,其余的400家的产值只有500多亿,平均每一个企业的产值只有一个多亿。中建三局2015年产值1290亿,一个中建三局就超过了新洲区400多家企业的产值。
新洲区64家一级建筑企业,产值多的一年过百亿,产值少的只有一个亿。这60多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一,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状况就越好,规模小的,生存压力更大,发展空间就越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规模小的建筑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走重组之路、走联合之路,正如人们所说,船大抗风险,帆正航更远。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有一些小型建筑企业难以为继了,更有的关门歇业了。建筑业中小企业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如何求得生存发展,是联合重组,转型升级,还是坐以待毙,淘汰出局,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必选题。答好了这道题,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四、 重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个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就建筑业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一些企业并不大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产生不了效益,可有可无;企业文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企业文化是虚的,想起来才去抓一下,没有系统性等等。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关键在于文化”。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同样的道理,企业缺少文化内涵,也走不远。不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就像是没有防腐剂的食物,容易变质过期,被时间所抛弃。走进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企业,扑面而来的厚重文化底蕴总让人如饮美酒,沉醉不已。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从员工来说,企业制度是约束员工的底线,而企业文化则能引领员工追求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生机和活力,而企业活力的来源在于创新。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依靠智慧和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企业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机和活力。而建筑业企业要增强创新能力,就有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活水源头。创新需要企业精神来激励,需要企业文化作支撑。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员工的工作激情,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凝聚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每个企业发展的路径不一样,企业文化显然不能个千篇一律,这就考验企业家的水平和智慧,而水平和智慧又来源于自身的内涵,内涵又跟学养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无非就是把握好“道”和“术”。这里的“道”指的就是企业的价值观,“术”则涵盖了诸多企业发展的方法。这些都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密切关系。一个企业,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道”正“术”高,纵使雾霭茫茫,也必将拨开迷雾,直挂云帆济沧海。

4、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存在不敢转,不知怎样转等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遵循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即产业间转型升级和产业内转型升级。产业间转型升级就是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从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转变。产业内转型升级就是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是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其升级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的路线;一条是指从OEM(贴牌生产)—ODM(自主设计生产)—OBM(自主品牌生产)的线路。
根据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涵盖转行、转轨、创新、整合(企业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概括如下:
(一)转型可分为转行与转轨。转行的主要内容有:主业不变进入新行业;主业转向新的行业,但仍保留原行业;退出原行业,完全进入新行业;在本行业中向上游产业延伸或向下游产业延伸;从制造业领域转向服务业领域等;转轨的主要内容则为企业类型转型、商业模式转型、进入新的市场、管理转型、创业者自身转型等。
(二)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看,企业产业升级一般包括:流程的升级、产品的升级、功能的升级、链升级以及从OEM—ODM—OBM升级。流程的升级就是工艺的改造、新技术的引进;产品升级就是从低端产品做到高端产品;功能升级是指企业从开始做制造为主,往前后两端延伸,前面搞研发设计,后面搞营销品牌;链升级,就是企业突破了原来的价值链条,转到一个新的价值链上去。
提高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特别是要提升企业家对转型升级的认识,树立在转型升级中求发展的理念。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家的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切实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要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不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强发展紧迫感,增强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

5、如何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性建议

一、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国内外环境变化迫使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自2008年9月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营环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国际市场的压力从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阶段,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将会为民营企业创造广泛的服务业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资金困难、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因素,进一步加大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某些周期性行业发展环境发生改变,如从2009年开始火热的房地产业出现了渐渐变冷的迹象,开发商及时转型到其他行业寻找新的商机,或者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策略,以规避房地产业可能出现衰败造成的被动。

(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国际经验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发展模式开始从依赖要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管理转变;亚洲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也开始加速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2011年超过5000美元,今后我国将处于人均生产总值向1万美元跃迁的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这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时期,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要求加快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多为传统产业,企业管理多为家族式管理,主要依赖低工资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竞争和个体分散竞争,基本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严重制约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也制约了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和效益的提升。当前一些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突出表现为“两难”,即融资难和盈利难,“两难”的外因是“两高”,即成本高和税费高,内因是“两低”,即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含量低。因此,转型升级藉以提升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化解高成本压力

从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价格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增大、能源价格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工资成本上升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福利获得低成本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民营企业只有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才能够消化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

(五)只有转型升级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一些存在严重发展困难的民营企业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企业落后的产业形态已不能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要求,甚至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不转型就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当前某些传统的民营企业的转型是生存倒逼之下的转型。只有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民营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并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是遵循产业升级的两条路径,即产业间转型升级和产业内转型升级。产业间转型升级就是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从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为主转变。产业内转型升级就是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是产业自身的纵深化发展,其升级也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条升级的路线;一条是指从OEM(贴牌生产)—ODM(自主设计生产)—OBM(自主品牌生产)的线路。

根据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涵盖转行、转轨、创新、整合(企业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概括如下:

(一)转型可分为转行与转轨。转行的主要内容有:主业不变进入新行业;主业转向新的行业,但仍保留原行业;退出原行业,完全进入新行业;在本行业中向上游产业延伸或向下游产业延伸;从制造业领域转向服务业领域等;转轨的主要内容则为企业类型转型、商业模式转型、进入新的市场、管理转型、创业者自身转型等。

(二)从全球价值链理论看,企业产业升级一般包括:流程的升级、产品的升级、功能的升级、链升级以及从OEM—ODM—OBM升级。流程的升级就是工艺的改造、新技术的引进;产品升级就是从低端产品做到高端产品;功能升级是指企业从开始做制造为主,往前后两端延伸,前面搞研发设计,后面搞营销品牌;链升级,就是企业突破了原来的价值链条,转到一个新的价值链上去。

就民营企业的现状来看,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一是审时度势,走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之路。某些传统产业或已经出现衰败迹象的周期性行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前景,全部或部分转向新型产业,如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股份制转型升级之路。对仍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要打破家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以资本为纽带,吸纳和集中分散的社会资本,组成规模较大、具有产业龙头性质的股份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严峻挑战。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使企业股东成为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

三是提升民营企业内生价值,走科学管理转型升级之路。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主要包括:1、由经验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2、由家族式管理转为专家团队型管理,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理念、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团队;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以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四是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走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之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具备强大竞争能力的关键是自主技术创新。因此,有条件的企业,要在企业的财务预算中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企业要引进适合本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不惜成本引进新技术,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同时,民营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集中力量,做好主业,创造品牌,永葆品牌优势。企业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用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投资和各类基金,逐步建立起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高效协同的自主创新体系,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与国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走合作联盟转型升级之路。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1、国有企业严格自律,加快体制转型,不断降低垄断水平,允许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各个领域,对民营经济实行准入大开放;允许民营企业参与产权重组,有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和出租方式转化为民营;鼓励国企与民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兼并重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2、大型国有企业应更多地向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加强合作,相互在水、电、气、热方面建立循环经济形式;3、国有与民营企业应携手调整结构,共建“低碳经济”或“无炭经济”,为建设“绿色经济”作贡献;4、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包括产权交易的联盟,技术应用的联盟,人才共享的联盟,市场竞争的联盟等;5、今后新建大型国有企业,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包括产业链向地方民营企业延伸的内容,并争取同时设计、同时投产。6、认真贯彻落实《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坚决遏制侵占民营企业资产、无偿把民营企业转为国有企业等“国进民退”行为,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外,要鼓励民营大中小微企业之间、民企与跨国企业之间,采取多种合资合作方式,开辟国际发展空间,使民营企业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国际投资合作中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扩大发展空间。

三、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抓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三)完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四)强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

(五)优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

6、企业转型升级为什么这么难

1、 难在没方向,企业不会转
转型指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制度和机制的重大转变;升级是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跨出或超出原有的技术、经验路线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2、难在没动力,企业不想转
企业首先考虑实际的承受能力,并且目前国家对技术创新缺少足够保护;其次是市场上存在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转型。
3、难在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企业不敢转
人才上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技术型人才和是高端管理人才匮乏。技术上在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领域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资金保障方面,一方面近年来税费负担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劳动力报酬、五险一金等方面负担也不轻,导致企业利润很薄。同时,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服务效率不高,支持力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4、难在政策支持不够,企业不能转
长期形成的“左”的意识形态给中小企业升级带来了障碍,目前仍有一部分人不认可民营企业。另外市场的准入门槛存在问题,在政策方面支持不足。

7、如何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首先做一份市场调查,看看消费者的需求包括那些,跟随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自己产品的蓝海战略;看看自己企业内部是否真正能做到制度化、流程化,不要为某个人员(岗位)的缺失,造成过大的影响,先把企业管理完善,才有时间精力去考虑创新、升级;借力:有实战经验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策划团队、有丰富大型企业专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与民营企业拆迁转型升级相关的知识

友情链接